西亚北非

沙特阿拉伯

沙特阿拉伯王国(阿拉伯语:مملكة عربية سعودية),位于亚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东濒波斯湾,西临红海,同约旦、伊拉克、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也门等国接壤,并经法赫德国王大桥与巴林相接。沙特阿拉伯海岸线长2448公里。地势西高东低。除西南高原和北方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外,其它地区均属热带沙漠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最高气温可达50℃以上;冬季气候温和。年平均降雨不超过200毫米。

巴勒斯坦

        巴勒斯坦古称迦南,包括现在的以色列、约旦、加沙和约旦河西岸。历史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此居住。公元前1020年至923年,犹太人在此建立希伯来王国。罗马帝国征服巴勒斯坦后,多次镇压犹太人并将大部分幸存者赶出巴勒斯坦,流落世界各地。公元622年,阿拉伯人战胜罗马帝国,占领巴勒斯坦。16世纪起,巴勒斯坦成为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英国占领巴勒斯坦后,将其分为两部分:约旦河以东称外约旦,即现今的约旦哈希姆王国;约旦河以西称巴勒斯坦,包括现今的以色列、加沙和约旦河西岸。   



       巴勒斯坦以农业为主,该地区历史悠久,阿拉伯人是该地区的主要居民,2014年巴勒斯坦国总人口有430万人。其中加沙地区人口180万人,约旦河西岸地区人口250万人。尚未建立起完整的经济体系,百废待兴。

黎巴嫩

      公元前2000年为腓尼基的一部分。以后相继受埃及、亚述、巴比伦、波斯和罗马统治。7~16世纪初并入阿拉伯帝国。1517年被奥斯曼帝国占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沦为法国委任统治地。



  1940年6月,法向纳粹德国投降后,黎被德、意轴心国控制。1941年6月英军在自由法国部队协助下占领黎巴嫩。同年11月自由法国部队宣布结束对黎的委任统治。1943年11月22日黎宣布独立,成立黎巴嫩共和国。1946年12月英、法军全部撤离黎巴嫩。1975年4月,黎巴嫩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两派因国家权力分配产生的矛盾激化,内战爆发。1989年10月,伊、基两派议员达成《塔伊夫协议》,重新分配政治权力。1990年,黎内战结束。



      黎巴嫩曾经受埃及、亚述、巴比伦、波斯、罗马、奥斯曼帝国等统治,1920年起由法国委任统治,1943年11月22日独立成为共和国,由于黎巴嫩在1975年爆发了一场持续近15年的内战,严重破坏了黎巴嫩的经济发展。现在的黎巴嫩主要经济来源是银行业和旅游业,其中黎巴嫩旅游业发达,境内有许多历史文化古迹。旅游业和银行业就占据黎巴嫩GDP的65%。

叙利亚

        公元前3000年时有原始城邦国家存在。公元前8世纪起,先后被亚述、马其顿、罗马、阿拉伯、欧洲十字军、埃及马姆鲁克王朝、奥斯曼帝国等统治。1920年4月,沦为法国委任统治地。1940年6月,法向德投降,叙被纳粹德国控制。1941年9月27日,“自由法兰西军”总司令贾德鲁将军以盟国名义宣布叙独立。1943年8月,叙成立自己的政府,舒克里·库阿特利当选叙利亚共和国首任总统。1946年4月17日,英、法被迫撤军,叙获得完全独立。1958年2月1日,叙利亚和埃及宣布合并,成立阿拉伯联合共和国。1961年9月28日,叙宣布脱离“阿联”,成立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1963年3月8日,阿拉伯复兴社会党组成新政府。1970年11月13日,国防部长兼空军司令阿萨德发动“纠正运动”,改组党和政府,阿自任总理。1971年3月,阿萨德当选总统,任至2000年6月10日去世。阿次子巴沙尔·阿萨德于同年7月10日继任总统并连任至今。

也门

      也门位于阿拉伯半岛西南端。与沙特、阿曼相邻,濒红海、亚丁湾和阿拉伯海,海岸线长1906公里。境内山地和高原地区气候较温和,沙漠地区炎热干燥,年平均最高气温39℃,最低气温-8℃。

  也门有3000多年文字记载的历史,是阿拉伯世界古代文明摇篮之一。公元前14世纪起先后建立麦因、萨巴、希米亚里特等王朝,公元575年并入波斯帝国,7世纪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9世纪建立拉希德王朝,16世纪后先后遭葡萄牙、奥斯曼帝国和英国入侵与占领。1918年,建立独立王国。1934年,英国迫使王国承认英对也门南部的占领,也门被正式分 割为南北两方。1962年9月,阿卜杜拉·萨拉勒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革命,推翻北部的巴德尔王朝,成立阿拉伯也门共和国。1967年,南部也门摆 脱英殖民统治获得独立并成立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1990年5月22日,北、南也门宣布统一,成立也门共和国。1994年5月,也门北南方领导人在统一等 问题上矛盾激化,爆发内战。7月内战结束,也门社会党领导的南方军队失败,该党主要领导人逃亡国外。9月,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将总统委员会制改为总统 制,10月1日萨利赫当选总统。1999年9月,萨利赫在也门统一后的首次全民大选中当选总统。2006年9月,萨再次当选连任。2011年11月,萨利赫签署海合会倡议,将权力移交给副总统哈迪。

伊拉克

       伊拉克位于亚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岛东北部。北接土耳其,东临伊朗,西毗叙利亚、约旦,南接沙特、科威特,东南濒波斯湾。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自西北向东南流贯全境。海岸线长60公里。除东北部山区外,属热带沙漠气候。7、8月气温最高,日平均气温24℃–43℃,1月气温最低,日平均气温4℃–16℃,6–9月降雨最少,月平均降雨量1毫米,3月降雨最多,月平均降雨量28毫米。

      伊拉克Republic of Iraq所在的地区在历史上曾被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是人类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石油工业是伊拉克的经济支柱,原油储量排名世界第四,仅次于委内瑞拉、 沙特阿拉伯和伊朗。

       2015年2月5日,鉴于伊首都巴格达安全局势好转,决定于7日开始解除巴格达长达数年的宵禁。

格鲁吉亚

      公元前6世纪,在现格鲁吉亚境内建立了奴隶制的科尔希达王国。公元4-6世纪建立封建国家。公元6-10世纪基本形成格鲁吉亚族,公元8-9世纪初建立卡赫齐亚、爱列京、陶-克拉尔哲季封建公国和阿布哈兹王国。19世纪初,格鲁吉亚被沙皇俄国兼并。1918年5月26日成立格鲁吉亚民主共和国。1921年2月25日成立格鲁吉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22年3月12日加入外高加索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同年12月作为该联邦成员加入苏联。1936年12月5日,格鲁吉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正式成为苏联加盟共和国。1990年11月4日发表独立宣言,定国名为“格鲁吉亚共和国”。1991年4月9日正式宣布独立。1995年8月24日通过新宪法,定国名为“格鲁吉亚”。

阿塞拜疆

        阿塞拜疆部族形成于公元11-13世纪。13-16世纪屡遭外族入侵和瓜分。16-18世纪受伊朗萨法维王朝统治。18世纪中期分裂为十几个封建小国。19世纪30年代,北阿塞拜疆(现阿塞拜疆共和国)并入沙俄。1917年11月建立苏维埃政权—巴库公社。1918年5月28日,阿资产阶级成立阿塞拜疆民主共和国。1920年4月28日被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取代。1922年3月12日加入外高加索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同年12月该联邦加入苏联)。1936年12月5日改为直属苏联的加盟共和国。1991年2月6日改国名为“阿塞拜疆共和国”,10月18日正式独立。

阿曼

       阿曼位于阿拉伯半岛东南部。与阿联酋、沙特、也门接壤,濒临阿曼湾和阿拉伯海。海岸线长2092公里。沙漠占陆地总面积的82%,山区占15%,沿海平原占3%。除东北部山地外,均属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分两季,5月至10月为热季,气温高达40℃以上;11月至翌年4月为凉季,平均温度约为24℃。年平均降水量97毫米。沿海地区湿度常年保持在50%以上。

科威特

      科威特位于亚洲西部波斯湾西北岸。与沙特、伊拉克相邻,东濒波斯湾,同伊朗隔海相望。海岸线长290公里。有布比延、法拉卡等9个岛屿,水域面积5625平方公里。绝大部分土地为沙漠,地势较平坦,境内无山川、河流和湖泊,地下淡水贫乏。属热带沙漠气候,夏长炎热干燥,最高气温可达51℃,冬短湿润多雨,最低气温可达-6℃。年降水量为25-177毫米。

     科威特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科威特的已探明石油储量940亿桶,约为世界总储量的10% 。石油、天然气工业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其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5%。

页面

  •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