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帝汶

东帝汶历史上长期被葡萄牙殖民。 1975 年葡政府允许东帝汶实行民族自决。主张独立的东帝汶独立革命阵线(简称“革阵”)、主张同葡维持关系的民主联盟(简称“民盟”)、主张同印尼合并的帝汶人民民主协会(简称“民协”)三方之间因政见不同引发内战。革阵于1975年11月28日单方面宣布东帝汶独立,成立东帝汶民主共和国。同年12月,印尼出 兵东帝汶,次年宣布东为印尼第27个省。1975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要求印尼撤军,呼吁各国尊重东帝汶的领土完整和人民自决权利。1982年联大表决通过支持东帝汶人民自决的决议。从1983—1998年,在联合国秘书长斡旋下,葡萄牙与印尼政府就东帝汶问题进行了十几轮谈判。
1999 年1月,印尼总统哈比比在内外压力下同意东帝汶通过全民公决选择自治或脱离印尼。5月5日,印尼、葡萄牙和联合国三方就东帝汶举行全民公决签署协议。8月 30日,东帝汶举行全民公决,75%的民众投票赞成独立,哈比比总统当日表示接受投票结果。投票后东帝汶亲印尼派与独立派发生流血冲突,局势恶化,约20 多万难民逃至西帝汶。9月,哈比比总统宣布同意多国部队进驻东帝汶。安理会通过决议授权成立以澳大利亚为首、约8000人组成的多国部队,于9月20日正 式进驻东帝汶,与印尼驻军进行权力移交。10月,印尼人民协商会议通过决议正式批准东帝汶脱离印尼。
1999 年11月,东帝汶成立具有准内阁,准立法机构性质的全国协商委员会(NCC),2000年7月成立首届过渡内阁,2001年8月举行制宪议会选举,9月15日成立制宪议会和第二届过渡内阁,2002年4月举行总统选举,东独立运动领袖凯·拉拉·夏纳纳·古斯芒 (Kay Rala Xanana Gusmao)当选。2002年5月20日,东帝汶民主共和国正式成立。
中文名称 |
东帝汶民主共和国 |
人口数量 |
117.6 万(2012年) |
英文名称 |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IMOR-LESTE |
人口密度 |
79.2人/平方千米(2011年) |
简称 |
东帝汶 |
主要民族 |
东帝汶土著人、印尼人、华人 |
所属洲 |
亚洲 |
主要宗教 |
天主教、基督新教、伊斯兰教 |
首都 |
帝力 |
国土面积 |
14874平方公里 |
官方语言 |
德顿语、葡萄牙语 |
GDP总计 |
43.15亿美元(2011年) |
货币 |
印尼盾 |
人均GDP |
3,949美元(2011年) |
国家领袖 |
总统塔乌尔·马坦·鲁阿克,总理夏纳纳·古斯芒 |
人类发展指数 |
无 |